咖啡百科

茶饮业“糖分超标事件”:虽非安全问题,却应是一记警钟

发表于:2024-12-22 作者:创始人
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2月22日,1一场"比较试验"引发的热议再一次,奶茶行业被推到了"风口浪尖"。日前,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一篇文章,通过一场"奶茶比较试验",对上海市27家奶茶店共计51种奶茶样品进行测试,并公布了样品中含糖量、脂肪

1

一场"比较试验"引发的热议

再一次,奶茶行业被推到了"风口浪尖"。

日前,上海市消保委发布了一篇文章,通过一场"奶茶比较试验",对上海市27家奶茶店共计51种奶茶样品进行测试,并公布了样品中含糖量、脂肪、反式脂肪酸、咖啡因等成分的测试结果。

27家店铺名单中,包括时下大热的1点点、喜茶等品牌。

一时间,引起不少媒体的纷纷转发、报道,消费者也是谈奶茶"色变"。

一些文章中,"含糖量最高的一杯奶茶=14块方糖"、"咖啡因含量最高的一杯奶茶=8罐红牛"的数据确实听上去触目惊心。

▲这样的数字,确实令一些消费者谈奶茶色变

2

茶饮人怎么说?

针对这次事件,咖门第一时间联系了茶饮行业人士,了解他们对这个调查和现制茶饮健康问题的看法--

罗军(资深茶叶品牌顾问策划、茶香书香品牌创始人)

这个试验,从健康维度做评价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反映了大众消费者关注的问题,对茶饮产品风味价值和健康价值的并重。

饮品含糖量的高低,能体现消费者年龄层和对健康的敏感度,一般说来,越年轻的消费者,对糖分的接受度越高。放在茶饮上讲,茶本身起到的是极好的平衡营养的作用,运用中加糖加奶,使其容易转变为补充营养的形态。

18-30岁之间是重要的过渡期,人的营养选择会从"补充"慢慢到"平衡",奶盖茶是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群需求的产品。茶是很健康的,通过一些拼配,会成为风味非常时尚的饮品,只是不要投机取巧。

韩刚(逅唐茶业创始人 )

现在大部分商家提供糖度的选择,我觉得这个调查是把本应该客户知道、但是商家可能都没注意的事情让客户知道了,现在中国消费者需要知情权。

茶饮消费者现在比较年轻,等他们老了,自然会有选择,而且会衍生出新的茶饮品牌,比如主打清茶原茶的品牌。

郑会轩 (荼啡茶创始人)

符合品类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,可透过政府相关监管部门、行业协会和品牌共同制定行业标准,以促进品类规范发展,保障消费者权益,支持优秀品牌成长!

陈建军 (行业资深人士)

启发:低糖、无反式、低(无)咖啡因,也许可以破局,也可以很好喝,三低与口感无关。

开家小奶茶店不容易,小本经营,经不起打击。这不是安全问题,是更健康的问题。

3

"无糖"究竟含不含糖?

一个讨论的焦点问题是:"无糖"究竟含不含糖?试验中,20件宣称"无糖"的样品,实测均含糖。

对此,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向《咖门》回应称:

这是一个提醒,目前喜茶已经把"无糖"改为"不另外添加糖了",以后下单时也会提醒客人即使不另外添加,部分原材料里也会有糖分,尤其是水果类饮品。

而对水果和奶进行检测本身也会有糖分。相对于很多饮料来说,新式茶饮的糖分算低了。

这里存在一个"认知不对称"的区域--即部分消费者选择"无糖"的奶茶是认为其应该不含糖,而经营者的"无糖"则可能指的是产品在现制过程中不额外加糖。

目前国家对现制茶饮尚无"无糖"的标准。

而对"反式脂肪酸超标"这一现象,咖门向涉及的"卡旺卡"等品牌求证,截至发稿前并无回应。

除了糖分、反式脂肪酸以外,试验还显示出部分品牌样品蛋白质含量低,咖啡因、脂肪等含量偏高的问题,再一次为奶茶行业的原材料质量问题敲响了警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通过对比,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--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瓶装预包装类饮料,包括可乐、果汁、纯奶、酸奶等在内,包装瓶都会清楚印上"营养成分表",各项成分清晰可见。

▲不仅可口可乐,营养成分表基本是所有品类饮料的标配

无疑,在消费者的知情权上,奶茶行业还相当不完善。这很容易导致在类似的事情发生之后,消费者难以获取有效的知情途径,旁听旁信,做出不理性的判断。

4

这不止是一个"健康"的问题

这次"奶茶比较试验"基本涵盖了市场目前主流的茶饮品牌,一经发出,便被多个消费、生活类自媒体二次传播,收获了一篇又一篇10W+。

一方面,印证了茶饮真的是处在火红火红的浪潮之上;也表明,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正在持续觉醒,对原材料、糖、脂肪等健康相关的成分尤为敏感。

这次试验显示部分产品存在成分超标的同时,也给想做得更长久的品牌提了个醒,比如"无糖"概念的规范使用;比如应明确告知相关含量及不适应人群,这是以往很多品牌在营运中没有注意到的地方。

另一方面,不应该否认的,是茶饮行业在产品迭代中向健康的持续进化。

早期的"奶茶粉+水"的奶茶且不提,早在几年前,使用茶叶冲泡、品牌牛奶就几乎成为一种共识,而在如今新式茶饮的菜单上,"奶茶"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

--安全好喝正在从竞争力变成底线,原料存在问题的品牌会很快在迭代中走向消亡。

这不是简简单单从含糖量中能看出来的。

一个简单的例子,同为饮品,在跨品类对比上,新式茶饮的含糖量普遍要低。标准的可乐,10.6g/100mL;常打健康牌的NFC果汁,含糖量普遍在10-14g/100mL;甚至纯牛奶,含糖量也在5g/100mL左右--在这次试验中51个样品含糖量超过这个数字的并未过半。

▲让人惊讶的是,以健康为卖点的NFC果汁,含糖量也很高

如今的消费者,年轻、有消费力、喜欢新鲜事物,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冲动、盲目,相反他们更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择一杯饮品。

在这个常用"被推着疯跑"形容的行业中,需要这样的提醒。

2022-05-17 22:03:49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