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星巴克之父Peet's Coffee也要插手中国精品咖啡市场这块蛋糕?

发表于:2025-01-22 作者:创始人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,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)最近几天,咖啡界的朋友圈在流传 Peet's 发布的一条 H5 招聘页面:Peet's 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历史与渊源,并且透露将在上海开

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)

最近几天,咖啡界的朋友圈在流传 Peet's 发布的一条 H5 招聘页面:

Peet's 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历史与渊源,并且透露将在上海开设中国首家旗舰店,招募咖啡师、高级咖啡师、见习值班、值班主管等职位。

虽然具体信息还处在保密阶段,但 Peet's 将在中国开店的消息大概是假不了的了。

虽然Peet's Coffee & Tea 的规模远远比不上突飞猛进的星巴克,目前只有200家分店,4000名员工,2011年的市值是6.36亿美元,仅仅是同期星巴克市值的2.3%。但是, Peet's 在咖啡界的江湖地位仍然是有目共睹的。

近年 Peet's 发展愈发迅速,在 2015 年连续收购了"知识分子"(Intelligentsia Coffee)大部分股权,以及"树墩城"(Stumptown),这两者可都是美国精品咖啡浪潮(第三次咖啡浪潮)的引领者。 Peet's 的雄心壮志早已暴露无遗,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咖啡市场,无非跟星巴克一样,奔着中国的咖啡市场而来,以及,应该同样是受欧美市场的疲势所迫。

Peet's的江湖地位

在过去,美国一向与精品咖啡沾不上边。

从十九世纪的"牛仔咖啡",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"洗碗水咖啡",都是欧洲人揶揄美国不懂咖啡、没有咖啡文化的讽刺语。但1966年以后,美国默默掀起一场长达数十载的精品咖啡浪潮,至今仍未稍歇。

而荷兰裔的烘焙师艾佛瑞·毕特(Alfred Peet)正是带头大哥,他开设的Peet's Coffee & Tea被誉为美国重焙时尚与浓咖啡的发源地。

艾佛瑞·毕特(Alfred Peet)

美国东岸浅焙大师、同时也是"超凡一杯"国际精品豆标售活动创办人之一的乔治·豪尔(George Howell),早期也是Peet's重焙咖啡的信徒,后来背叛毕特的重焙风格,转而拥抱浅焙风,并抨击重焙咖啡无异暴殄天物,点燃了深焙与浅焙大论战,激起精品咖啡熊熊火花。

我们可以说,毕特是美国精品咖啡的教父,没有他创办的Peet's Coffee ,就没有今日的星巴克,更没有乔治·豪尔自成一家言的浅焙论述,连带的也就没有"超凡一杯"国际精品咖啡竞标活动。加州柏克莱的Peet's Coffee & Tea 创始店,堪称美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师祖级咖啡馆,目前仍是全球咖啡玩家的朝圣地。

Starbucks与Peet's 的爱恨情仇

星巴克创业三元老杰瑞·鲍德温(Jerry Baldwin)、戈登·波克(Gordon Bowker)、吉夫·席格(Zev Siegl)就是在Peet's 得到启蒙。三人也在毕特亲手调教下学习烘焙,1971年转赴西雅图开设星巴克咖啡,开店头一年的咖啡豆还是由Peet's 烘焙,第二年才设立星巴克自家的烘焙厂,由鲍德温接下烘焙重任。

星巴克的创始三大元老都是Peet's 的"迷弟"

毕特为人固执,事必躬亲,不肯下放权力,对员工要求甚严,却不善沟通,职员不堪负荷,离职潮不曾间断。1979年,他年届六十,也玩累了,便将Peet's 高价卖给合伙人波纳维塔(Sal Bonavita)。毕特的徒弟──星巴克老板鲍德温──错失买下师父店面的机会,后悔不已。

1984年,鲍德温得知Peet's 又要转手,这回不惜举债,以400万美元将Peet's 从波纳维塔手中买回来,并与星巴克合并经营。未料企业文化格格不入,发生两方人马水火不融的冲突,而当时担任星巴克行销主管的霍华·舒尔茨也因展店理念与鲍德温不合,挂冠求去,自立门户。

1987年,霍华·舒尔茨找来创投资金,以380万美元买下星巴克(这笔交易包括商标、烘焙厂和六家店,但不含Peet's )。鲍德温弃守星巴克,远走旧金山,专心经营名气更响亮、地位更崇高的Peet's ,继续宣扬毕特的欧式重烘热情。

自此星巴克又与Peet's 分家,而且彼此成了最大劲敌。毕特与鲍德温、舒尔茨的三角关系,以及星巴克与Peet's 的恩怨情仇,剪不断理还乱,一直是美国咖啡界的话题。

Peet's 的崛起历程

时代背景

Peet's崛起于60年代,有其时代背景的必然性。二次大战后,美国咖啡消费量逐年跃增,当时的烘焙商为了扩大利润,愈烘愈浅,一来可节省工时与燃料费,二来可减少熟豆的失重比。当时,咖啡豆烘到一爆才刚开始,就急着出炉,失重比还不到9%;相较于二爆后出炉的深焙豆失重比高达18%,浅焙豆的利润至少比深焙豆多出一成,这就是早期不肖业者惯用的浅焙赚钱戏法,甚至还变本加厉混入大量日晒粗壮豆。当时的咖啡有多难喝,可想而知,难怪被耻笑为"洗碗水咖啡"。

但消费者早已习于半生不熟的酸涩苦咖啡,为了更顺口,只好多加点水稀释,因此清淡如水的薄咖啡,是当时流行的口味。只要有咖啡因提神就好,不管咖啡像不像酸臭的馊水。这得怪美国军方在大战期间为了保存方便,配给前线官兵的咖啡,不是极浅焙的,就是即溶咖啡。这些人退役后进入社会,很自然地将过度稀释的淡咖啡口味带进职场。

战后一、二十年间,美国烘焙大厂佛吉斯(Folgers)、席尔斯兄弟(Hills Bros)倾力推销极浅焙的大罐装咖啡豆(粉),久而久之,民众不知新鲜咖啡是何物,已习于走味咖啡,拚命加糖添奶精一样好喝。烂咖啡充斥是战后的后遗症,欧洲亦有此现象,因为民间全力搞重建,何来余裕论吃喝。美国烘焙业只图坐享暴利,没有道德勇气挞伐这股变相的浅焙"圈钱"歪风。

艾佛瑞·毕特(Alfred Peet)与Peet's

毕特的父亲是在荷兰小镇艾克玛(Alkmaar)执业的咖啡烘焙师,却嫌烘豆太辛苦不希望儿子毕特接棒,要他多读书将来做个文书工作者。但毕特从小不爱上学读书,老爱流连老爸的烘焙厂闻香玩咖啡。他十八岁时学会了欧式重烘技法和配豆秘诀,二次大战期间还被德国捉到劳动营为德军烘咖啡。

他于1948年战后返家,却与老爸合不来,愤而离家出走,远赴印尼与咖啡农、茶农为伍,实践他的咖啡大梦,因此对爪哇、苏门答腊、新几内亚等亚洲豆知之甚详,为日后配出闻名全美的综合咖啡"迪卡森少校综合咖啡"(Major Dickason's Blend)、"加鲁达""(Garuda Blend)和"太平洋系列"(Pacific Blend)热身。

1955年,毕特以35岁之年只身移民旧金山,在一家咖啡豆进口商工作,看不惯老板在配方豆添加大量粗壮豆并贩卖半生不熟的浅焙咖啡,于1965年顶撞老板而遭开除。隔年,毕特决定开一家欧式咖啡馆专卖重焙豆和特浓咖啡(将浅焙与粗壮豆列为"禁品"),让老美见识什么是浓而不苦、醇而润喉的好咖啡。

六○年代淡咖啡当道,毕特的欧式重焙咖啡尤显格格不入,难有市场。但不要忘了,战后的美国婴儿潮,诞生了一批未经战火洗礼、味蕾敏感、吃喝挑剔的享乐青年,这些人很自然成为Peet's的铁卫或死忠。

Peet's强调只售新鲜烘焙豆,因此脱颖而出,黝黑香浓的重焙咖啡如星火燎原般,席卷全美,成了竞相模仿的咖啡新时尚,未出油的浅焙豆或罐头咖啡被崛起的婴儿潮世代仇视为烂咖啡。

1966年4月1日,毕特在旧金山柏克莱大学附近的胡桃街与藤蔓街(Walnut and Vine Streets)交会处开立Peet's Coffee & Tea创始店,零售新鲜烘焙的全豆咖啡(whole beans),卖场不大,只容得下六张小凳,提供物超所值的香浓咖啡。

Peet's的烘焙方式、配豆和行销手法

Peet's的烘焙方式、配豆和行销手法,与当时流行的浅焙、添加粗壮豆和诉诸电视广告的做法,背道而驰。Peet's不屑当时最流行的半生不熟浅焙豆,改走深度烘焙(deep roast)路线,不管单品或综合豆,皆烘到二爆中后段才出炉,并改用较耐火候的阿拉比卡硬豆做配方,也就是说在Peet's你绝对喝不到二爆前的浅焙豆或罗布斯塔豆。

毕特卖咖啡豆的方式堪称一绝。他从不打广告,依旧门庭若市。他常说:"产品为我行销,豆子为我说话。喝到窝心处,客人自会来!"他不屑在客人面前吹嘘"毕兹"的重焙豆与众不同,坚信一切靠品质来说话。卖豆前,他会先亲自泡上一壶请客人喝,让他们品尝一下想买的咖啡味道如何,够不够浓郁、甘甜、新鲜。几乎无人抗拒得了毕特现泡现卖的攻势,纷纷掏出腰包,不但买回新鲜豆,也买回毕特的热情。

毕特的经营方式在那个只卖走味罐头咖啡的时代,堪称异类;他卖熟豆、茶和香料等物料,不卖一杯杯的咖啡饮料,却乐意请上门客人免费试喝咖啡,顺便听他的重焙咖啡经,以及新鲜烘焙、现磨现泡的重要性。这与目前的咖啡馆以卖饮料为主、卖熟豆为辅,正好相反。

柏克莱店很快就应付不了四面八方的需求。1971年,毕特又在奥克兰的梅洛公园(Menlo Park)开立第二家店;1978年,在奥克兰的皮德蒙街(Piedmont Avenue)再开第三店。但客人还要求毕特再开店,于是1980年又在柏克莱开立第四店。到此为止,毕特深知重焙豆务必在地烘焙,他的小型烘焙厂顶多能应付四家店的用量,再追开店面只会影响咖啡品质。维持小而美是他经营"毕兹"的基本信条。

数十年过去,无论是Peet's还是星巴克早已是物是人非,收购、重组、领导层的变更和自然死亡,我们已经无法从现在的情况推测40年前咖啡人的故事。但我们依旧能从这个咖啡品牌中看到当年Alfred Peet的身影,"精品,质量,服务"。

2007年8月29日,Alfred Peet先生不幸离开人世,全美各大媒体比如《纽约时报》、《华盛顿邮报》、CNN等无一不追思一代精品咖啡教父对美国咖啡事业的卓越贡献,可见Alfred Peet先生在美国咖啡业界有着划时代的巨大影响力。

Peet's在中国有前途吗?

这个问题小编暂时没有结论。

相对于"第三波咖啡浪潮"来说,Peet's 和星巴克往往被称为"第二波咖啡浪潮"的代表,但经过多年的人事变更与市场磨砺,谁也不敢保证,现在的Peet's还能否坚持创始人的精神和品质。

小编还没有机会去美国一尝Peet's的咖啡,但是我依然有一个质疑:Peet's现在的精品化程度也许并不高。

有一个道理很显浅:质量和数量成反比。如何在商业化与精品化之间取得平衡,连星巴克目前都还没有找到答案,Peet's作为一个"精品咖啡馆",哪怕收购了"知识分子"以及"树墩城"、能够在全美国开200多家店,但比起星巴克,Peet's进入中国大陆的咖啡市场足足晚了近20年,未来的Peet's能否在星巴克与中国本土众多企业的激烈竞争之间,抢到一块蛋糕呢?

大家拭目以待。

2022-05-17 22:27:45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