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百科

【Hand Drip】手冲咖啡配件——滤杯的小知识

发表于:2025-01-22 作者:创始人
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2日,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)1.滤杯:盛放滤纸和研磨咖啡粉的底部钻孔滤杯,放在咖啡壶上。2.沟槽线(lib):滤杯内侧的皱褶状垂直沟槽,咖啡液萃取时会作为气体对流

专业咖啡师交流 请关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)

1.滤杯:盛放滤纸和研磨咖啡粉的底部钻孔滤杯,放在咖啡壶上。

2.沟槽线(lib):滤杯内侧的皱褶状垂直沟槽,咖啡液萃取时会作为气体对流通道,也方便液体流动,同时萃取完成后,清除滤纸更轻松。沟槽数越多,液体流动越快。

3.萃取孔:位于滤杯底部的小孔,咖啡经由此孔萃取而出。

4.咖啡下壶:承接咖啡液的玻璃容器,放在滤杯下方。

5.细口壶:滴滤式手冲咖啡专用的改良式水壶,其特征是出水口比一般水壶要窄长,这是为了维持一定速度的细长水柱所特别设计的。

6.咖啡滤纸:用来过滤咖啡粉,依滤杯制造厂商的不同,模样和折叠方式也不同。

手冲滤杯的历史

梅丽塔(Melitta)

在一般人的认知中,手冲咖啡需要细致入微的技巧,因此不少人以为手冲咖啡最早起源于日本。其实,是从德国开始的。住在德国德勒斯登的梅丽塔‧班兹(Melitta Bentz)女士,把儿子作业簿的纸张当成滤纸,放在钻了孔的铜碗里过滤咖啡粉残渣,以此萃取咖啡。以纸张来过滤咖啡粉在当时无疑具划时代的意义,相较于过去用布块或碎布过滤,用纸过滤少了一些杂味,口感更干净。于是美利塔女士便于1908年创立了梅丽塔(Melitta)公司,开始生产改良滤杯和滤纸。1937年由梅丽塔公司所发明的滤杯样式,就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滤杯雏形。

卡利塔(Kalita)

很多时候,在西方发明的咖啡器具,跨海到了日本后才开花结果,手冲滴滤壶就是其中之一。1959年,在梅丽塔的发明过了约50年之后,日本的卡利塔(Kalita)公司所开发的手冲滴滤壶套件上市。因为卡利塔这个名称与手冲滴滤壶的始祖梅丽塔太相似,因此在日本甚至被人质疑是梅丽塔的山寨版。卡利塔的贡献,就是让手冲咖啡文化普及全日本,卡利塔也成为手冲滴滤壶的代表品牌,甚至到了「手冲滴滤壶=卡利塔」的程度。

河野(KONO)

1925年河野彬成立河野(KONO)公司,专门制造虹吸壶。这家公司经过长期研究之后,于1973年推出不同于既有手冲滴滤方式的「KONO滤杯名门(Meimon)」与「KONO手冲滤杯」,引领手冲滤杯走向高级化。实际上使用KONO滤杯,以KONO式滴滤法萃取咖啡,是最难、也最花时间的。但其引以为傲的多层次稠度也让许多咖啡专家们认为,使用KONO式滴滤法的咖啡馆,才是最专业的咖啡馆。

哈里欧(Hario)

被称之为「玻璃帝王」的哈里欧(Hario),成立于1921年,是日本一家专门制造玻璃的品牌,以高品质的耐热玻璃,生产各类多样化产品,从家庭用品到工业∕医疗用品应有尽有,代表性的咖啡器具有V60、虹吸壶、冰滴壶等。V60表示60度角V字型滤杯的意思,在2005年10月首度上市,耐热、耐温差的优点,加上耐热玻璃不沾染异味、异色的特性,成了最适合冲煮精品咖啡的器具,深受瞩目。

手冲滤杯小故事─滤纸很科学

滤纸一般分为漂白处理过的白色滤纸,和使用天然纸浆的棕色滤纸。经过漂白处理的白色滤纸,相较于棕色滤纸少了纸浆味,咖啡味道更纯粹,但漂白时使用的氯成分会造成环境污染。近来知名厂商开始改良滤纸,漂白滤纸除了改用氧系、无萤光剂等环保方式漂白之外,还推出改用竹子、针叶树纤维等各种高级材质的滤纸。

好的滤纸通常很厚重,纤维组织更密实,不仅水流通过无碍,还能高度过滤不必要的杂质,但这种滤纸售价颇高,一张超过0.5元。

摆脱细水柱强迫症

说到手冲咖啡,首先想到的就是细细长长的水柱,因此许多人在手冲咖啡时,会很努力地控制水流,非要保持又细又长的水柱不可。但实际上手冲咖啡时所需要的水柱,应该较粗才对。曾经示范手冲咖啡的日本卡利塔公司咖啡师表示,他感到最惊讶的,就是许多人在手冲咖啡时故意把水柱弄得太细,甚至细到超过实际需要。这也是每年卡利塔的示范咖啡不约而同强调的重点,手冲咖啡在某种程度需要细水柱,但「非细水柱不可」的观念也不太健康。

闷蒸出现"汉堡"了吗?

手冲咖啡最美好的时刻之一,就是咖啡粉开始接触水分排出气体,体积膨胀的闷蒸过程。这也是咖啡香气最浓的时刻之一。咖啡粉体积膨胀的现象称为「粉层发展」,也就是"汉堡",创造了视觉上的刺激享受。但往往也有手冲咖啡时并未出现粉层膨胀的情况,那么就有必要确认以下几点:

新鲜度:用不新鲜的咖啡豆冲煮咖啡的话,自然不会出现"汉堡"。同样的道理,研磨过后再存放的咖啡粉,手冲咖啡时粉层膨胀的情况就较少见。

水柱:水柱太粗,水量超过沁透咖啡粉的适当程度,便会穿透而出。如此一来,自然无法造成膨胀现象,咖啡粉层反而会往里凹陷下去。

咖啡豆量:豆量太少,就无法累积适当的厚度和密度,自然膨胀不起来。

合理的浇水方式

「这什么壶啊,这么贵?」想买整套手冲咖啡器具的人,不约而同会这么抱怨一句。采取浇注(Pour over)方式的滤杯,注水时其实不一定就得使用细口壶。在美国「Pour over」的原意就是「浇灌、倾泻」。也就是说,手冲咖啡时,不见得需要正经八百地使用细口壶,随便拿个水壶来用也可以。使用电热水壶或一般水壶时,可能闷蒸上会有点困难,但只要多练几次,功夫到家的话,也能掌控出某种程度一定粗细的水柱。

我们可以把浇注的水流大小,视为是控制水量和萃取时间变化的一种手法,只要能够达到稳定的萃取,并不见得一定要纠结在水柱的粗细度上。

文章来源:《家用咖啡器具简史、冲煮、保养指南》

2022-05-17 23:25:45
0